首页 热点 要闻 国内 产业 财经 滚动 理财 股票

无锡第二批52处地名文化遗产名录公布

2023-08-27 01:32:14 来源 : 江南晚报

宜兴鲸塘桥

为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立完善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制度,近日,从无锡市民政局获悉,52处地名上榜2023年市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录。有别于无锡第一批市级地名遗产,本次首轮评出路街巷、古桥梁和其他三个类别。在入选名录中,古桥梁上榜最多,达到37座。


(相关资料图)

白沙泉

地名多有正史记载

2022年,无锡市第一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正式对外公布,包括古城、古镇和古村在内共有20处市级地名入选。

今年启动的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在第一批评定基础上的延续,共计52处地名入选。

本批入选地名文化遗产的地名大多在正史有记载,或是有碑文、铭文等记录,或实体本身就已是文保单位。

其中,南长街、小娄巷、锡沪路、观湖路、状元古道、梁溪路、西仓、司马街、忠义街、刘伶巷、布政坊巷、顾山老街、白果巷、蜀山街等14处入选“路、街、巷”类别的地名文化遗产。

清名桥、梁塘桥、塔影桥、 迎福桥、新塘桥、万善桥、柏桥、翰林桥、鸭城桥、钱桥、陡门桥、陆墟桥、葛埭桥、蠡桥、南桥、巡塘桥、周潭桥、江溪桥、丰乐桥、五云桥、璜铜桥、八字桥、万安桥、胜水桥、严渎桥、惠济桥、承先桥、安乐塘桥、蛟桥、东仓桥、新桥、茭渎桥、扶风桥、鲸塘桥、阳溪桥、玉带桥、画溪桥等37座桥梁入选“古桥梁”类别的地名文化遗产。

除了上面两个类别外,无锡还评出了一处地名——白沙泉,作为“其他”类别。此泉地处东大池,位于龙山村嶂山与莲花山之间的山谷前,系1918年富商陆培之出资开发东大池一带所得。周边有多处景致,比如绿树碧水之中的香雪亭,东大池中心建池心亭,在东西两侧营造“印月”“垂虹”两拱桥。桥旁凿得一泉,底透白沙,过沙上涌,清澈可鉴,故名“白沙泉”。白沙泉历经百年,至今保存完好,本次成为一处独特的地名文化遗产。

锡山区迎福桥

古桥促经济传佳话

锡城不少古桥历史悠久,造型别有韵味。比如宜兴的新桥建于明代,属于中国传统桥梁四大基本形式之一的石拱桥。同在宜兴的鲸塘桥始建于1551年,三孔石桥洞的留白空间与水面上的倒影交接,恰好形成了三个大小不一、各自成型的圆月形画面,是宜兴现存最大的石拱桥。

这些古桥中有几座桥的名字在千年之前就已载入历史文献。比如宜兴的蛟桥,又名长桥,最早是东汉阳羡长袁玘为方便百姓而造。此桥虽屡毁屡建,但无论是木桥、石桥、钢筋水泥桥,其桥址都未移动过。江阴的璜铜桥建于唐代后期,又叫横塘桥、璜陶桥,桥名意为横亘于水乡河塘之上的桥。经开区境内的周潭桥,据说是唐贞观年间建起的石板桥梁,传说在桥的周围有9个深潭,吴语中“9”“周”同音,该桥便命名为周潭桥。

无锡的桥也见证着经济的发展。比如宜兴的东仓桥位于宜城街道东风巷,横跨旧城河。因为这座桥,周边自明代以来便茶馆、商铺林立。随着时代发展,许多充满文化气息的商铺入驻,古今合璧的街巷孕育出了宜城中心城区的独特韵味,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

而五云桥位于江阴南门驻节亭南(又称接官亭),跨古锡澄运河。五云桥历数百年沧桑,为江阴南门商埠的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江阴的八字桥沟通了河西街(即今忠义街)、河东街( 旧时的浪船帮、摊船帮聚集处)、埠下街和石子街。这里自明朝时,就是江南重要的粮食和布匹的商业集散地,非常繁盛。

在这些地名文化遗产中,我们还能看到江南普通人或是乡绅们造福一方的往事。比如新吴区的丰乐桥历史悠久,原是明代万历年间邑人施策所建。梁溪区的清名桥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桥,是无锡“寄畅园”的主人秦燿的两个儿子捐资建造的。惠山区的钱桥是元至元年间,有一姓钱州官途经,见士民来往不便,倡议河上建一座桥。之后,县尹里人钱奎建钱桥。锡山区的万善桥位于严家桥市镇中市口,因造桥资金来自于群众捐款集资,故取名万善桥。

新吴区西仓

文化意味十足

在这批地名文化遗产中,江阴的路、街、巷历史底蕴相当深厚。比如,刘伶巷与西晋时“竹林七贤”中的刘伶有关,据说他曾流寓江阴,因喝杜康酒而醉三年,让杜康酒名气大振。布政坊巷因出过一名“布政司”而得名。巷名中所说的布政司是历史上最悠久的政府民政职能部门,主管体恤民间疾苦、救济灾荒贫困、倡导尊老敬贤、奖励勤劳生产等二十多种事务。司马街则因曾有大司马牌坊而得名,始建于南朝梁代。

地名是一个具体的地理方位指向,更是一种历史人文的记忆。各地报送的路街巷也大多如此,梁溪区南长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这里是北宋开设的驿道。市中心的小娄巷人文荟萃,仅明清二朝就出了1名状元、13名进士、15名举人,近80名秀オ。

滨湖区的状元古道在胡埭镇东南部刘闾路以东,在古代曾经是一条重要交通要道,也是胡埭一带学子们进京赶考必经之路,现在则是一条充满野趣的环山徒步古道。新吴区的西仓地名始见于740多年前史书《咸淳毗陵志》:“有酒坊,俗称西仓,亦称西村,蔡希逸自洞庭徙此。西去城三十里。”这里曾是富足粮仓和贸易集散地。

不只是古代的街巷路,近代的锡沪路也作为地名文化遗产入列。这条路兴建于1932年10月,为无锡到上海之公路,自无锡经常熟、太仓、嘉定至上海,时称“江南第一大干道”。锡沪路曾是连接无锡和上海的主要交通干道,对无锡工商业和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至今仍然是无锡东部交通繁荣的主干道。

“地名承载着一方的历史记忆。”无锡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的工作人员表示,有些湮灭的往事可以从地名中窥见。比如,锡山的鸭城桥与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爱鸭,特筑城垣以豢养之的故事有关。如今鸭城早已不知所踪,但鸭城桥的地名却很好地佐证了这段历史。一些村庄、道路早已不复存在,但地名的存在,能从中寻觅到文化之根。同时,地名里可以看到人的意义,有人因为行善积德,造桥铺路,他的名字也会随着一座桥、一条路而流传久远,永载史册。

地名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无锡将陆续设立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碑牌,让更多人记住城市的根脉。

(来源:江南晚报)

关键词: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精彩推送
相对于前四季非常拉 2023-08-27 01:24:01
london eye图片 londoneye 2023-08-27 01:18:00
MyGO!!!!! 11话评点 2023-08-27 01:09:48
城市味道 | 原来拉萨 2023-08-27 01:06:22
CPO概念股跳水 2023-08-27 00:52:03
水晶棉是什么面料 2023-08-27 00:4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