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4 04:20:14 来源 : 富书
作者:小石页(富书专栏作者)
前几天,我在学校门口焦急等待儿子放学,看到这样一幕:
(资料图片)
“妈,快帮我拿书包,重死了!”
一个小男孩背着书包学校大门冲出来,语气着急且命令的口吻对着妈妈说。
孩子妈妈毫不犹豫地接过来,笑着说:“好的,宝贝,很累了吧。”
而那个孩子,却是一手拿着面包,一手捧着饮料,丝毫不理会身旁的妈妈。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经常发生,孩子总是吆五喝六地使唤长辈。
“妈妈,我的外套在哪里?帮我拿过来。”
“爸爸,快帮我把零食拿过来,我要吃。”
当孩子以“命令”口吻使唤父母时,大多数父母的反应可能是:
要么立刻去做,满足孩子的需求;
要么直接拒绝,一点小事都不会做,现在懒成这样,长大了怎么办。
可冷静下来再想想,这两种处理方式真的对孩子好吗?
溺爱孩子,
是父母毁掉孩子人生的“催化剂”
看过这样一句话:毁掉孩子的是什么,一味地纵容和溺爱。
纵容孩子的父母,就是在给孩子手上递刀子,让孩子用这把刀子砍掉自己的未来。
在《为什么家会伤人》一书中,曾讲过一个小故事。
冬天的夜里,妈妈带着3岁的皮鲁去朋友家玩。
朋友给了皮鲁一块糖果,但回到家后,皮鲁发现糖果不见了,于是开始大哭起来。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纷纷跑来安慰他,并答应皮鲁,第二天给他买最爱的玩具。
可是,皮鲁并不妥协:“我要!我要!我一定要!!!”
皮鲁哭闹打滚,全家人看得实在心疼,便带上电筒,开启了“搜寻”模式。
眼看到了晚上12点,糖果还是没有找到,妈妈实在不忍看到因绝望而寻死觅活的孩子,到底还是厚着脸皮敲响了朋友家的门。
后来,皮鲁长大了,他喜欢上一个女孩,可女孩看不上他。
愿望得不到满足的皮鲁陷入痛苦,先是割腕自杀,被抢救回来后又开始绝食。
父母哭着对他说:“你想把我们急死,不就是一个女孩吗?人生的路还长着呢,好女孩还有很多不止她一个。”
但皮鲁恨恨地说:“我就想要她!要她,一定要她!!”
从一块糖果开始,皮鲁就被无休止地温柔满足,直至失去了理性。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 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
疼爱子女是天性,但这疼爱一旦没了节制,变成溺爱,就会害了孩子。
曾在网上看到李天一的故事。
李天一是父母老来得子,父母从小就对他过分地迁就和溺爱,事事顺从他,让他养成了嚣张跋扈的性子。
长大后的李天一更是好不到哪里去,打架、辱骂、撞人、抢东西,更是他的“绝技活”,还总让父母善后。
17岁那年,在酒吧伙同朋友将一女孩灌醉,并拉到宾馆轮奸,事后女孩报了警,李天一最终被处有期徒刑十年。
看到这里,内心感触良多。
著名教育学家李玫瑾曾说:“ 千万别太顺从孩子,因为大部分逆子都是父母宠出来的。 ”
真正毁掉孩子一生的,不是游戏,不是贪玩,而是源于父母对孩子过度的溺爱。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将溺爱定义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
他说:“这是那些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辛辛苦苦亲手挖掘的。
掉进陷阱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权利,也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机会。”
俗话说,惯子如杀子。
一味溺爱孩子,只会让孩子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伤人伤己,带来无尽灾害。
情感忽视,比想象中伤孩子百倍千倍
面对孩子的大声呼喊,很多时候父母不是不想帮助孩子,而是担心每次的帮助是害了孩子,让孩子养成依赖性。
可父母无情地拒绝带来的是对孩子的伤害。
曼彻斯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爱德华·特罗尼克曾做过一个“静止脸”实验。
实验之初,妈妈一直在旁边微笑,孩子也非常开心,积极回应。
接着,妈妈开始面无表情,由热情回应改为面无表情,无论孩子怎么做,妈妈始终毫无反应。
短短几分钟内,孩子由无助变成痛苦,最后崩溃大哭。
实验证明,孩子的性格与妈妈的情绪密切相关。
很认可这样一句话:
情感忽视就像是一把很钝的刀,在身上不停地划,不流血,但痛感却很真实。
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看不见父母的辛苦付出,而是父母看不见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
正如乔尼丝·韦布博士所说:
“这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家长,都有过让孩子失望的教育失误,但真正有害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情感需求一直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最好的教育方式,
是张弛有度,不溺爱,也不缺爱
网上出现一个热门话题:“孩子求助,我们该帮忙吗?”
有人说:“不该帮,帮助孩子解决各种问题会助长孩子的依赖性,也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也有人说:“该帮,孩子寻求帮助是因为他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
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陷入两难境地,不知该怎么样教育才是对孩子好?
结合心理专家的分享以及自己养育孩子的经验,给大家分享3个做法:
1、关注孩子的感受,关心孩子的情绪
苏霍姆林基曾说:“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儿童的心灵。”
父母要多留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关注孩子的变化。
比如,可以用语言安抚孩子:“好的,宝贝想睡觉,是吗?”
或者说:“妈妈知道了,看得出来宝贝你很难过。”
也可以用动作给予孩子安慰,如:
父母轻轻拥抱孩子,蹲下来,抚摸他的头顶,或者用手慢慢地拍着孩子后背等。
先舒缓情绪,再处理事情。
当孩子的情绪和感受都被父母接纳了,孩子的心就安定了,才能安妥地做事。
2、鼓励孩子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曾看过一则视频,一位外国妈妈带着一岁半的小朋友学做饮料。
孩子学着妈妈倒牛奶的第一步,就洒了整张桌子。
但妈妈依然鼓励孩子自己完成一系列做饮料的步骤,
慢慢地,孩子步骤熟练了,最后母女俩一起做好了舒爽的饮料。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说:“鼓励和表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比任何方面都重要。”
鼓励,它能给人以自信,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勇往直前的力量……可以说,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喜欢并希望得到别人的鼓励。
所以, 千万不要低估鼓励的力量,好孩子都是鼓励出来的。
3、回应孩子的需求,建立情感的链接
听过这样一句话:“心连心的亲子关系是孩子一辈子强大的精神支柱,做好与孩子的情感链接很重要,”
就是当孩子发出了情感需求的时候,父母是要有回应的。
举个例子:
睡前与孩子进行5分钟的亲子时间;
仔细听孩子倾诉今天在学校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并发表温和的言论;
开着台灯,轻柔拍孩子的背,让他慢慢入睡;
在孩子哭泣时搂住他;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动作和小细节,却能和孩子建立情感链接。
正如乔尼丝·韦布博士说过:
“ 当孩子提出情感需求,你尽全力去做了,孩子会换一种方式来爱你,因为他们能够感觉到你在努力理解他们,能在他们需要的时给予支持和帮助。
这是你能做到的最优秀成就感,也是最积极有爱的事物。”
所以父母在培养孩子的同时,不要忘记和孩子建立爱和情感的链接。
当孩子心中充满爱,他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自由飞翔,面对未来。
爱孩子,是为人父母的本能,只要是对孩子好,父母就愿意做任何事。
但是 想要教育好孩子,重要的是父母为孩子做什么,懂得不做什么,这需要理性和智慧。
所以,做一个好好爱孩子,懂得关注孩子内心感受的父母更重要。
只有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才有自由飞翔的能力,他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自信、顺利、成功。
作者简介:小石页,富书专栏作者,一个爱写作,享受写作过程的新人作者,喜欢写出更多关于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心灵世界,文章:爸妈进化论,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