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要闻 国内 产业 财经 滚动 理财 股票

“粽”享美味,大有讲究

2023-06-23 01:00:56 来源 : 百度新闻

端午佳节如期而至,作为流传千年的传统习俗,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洗粽叶、浸糯米、包粽、煮粽、吃粽,便是节日里最温暖深情的时刻。近年来,市面上推出的粽子口味可谓五花八门,百花齐放,不过粽子虽然好吃,也需要科学食用,那怎么样吃粽子才会健康?吃粽子又有什么讲究呢?

吃粽子要细嚼慢咽

以防噎住发生意外


(资料图片)

粽子的主料是糯米,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及钙、磷、铁、维生素b2等营养成分,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具有补中益气、养胃健脾、固表止汗等作用。但每逢端午,消化内镜医生总能遇上几个由于咀嚼不完全而被囫囵吞下、嵌顿在食管内的糯米团子,或者一大块完整的肉馅。

每每遇到这样的紧急情况,就需要通过急诊胃镜化解。大多数情况,医生通过胃镜都能顺利地将食糜捣碎,使其滑入胃腔内自然消化,可一旦食物嵌顿在食管入口处或者咽喉部,刚好卡在气道入口的位置,就有可能引发窒息甚至死亡,美食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凶器”。

因此,粽子对于咀嚼功能减退的老年人或尚未发育完全的儿童来说,建议切碎食用,或者不食用。

胃肠病患者吃粽子宜配茶饮

选择两餐之间吃

对于有慢性胃肠疾病包括“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来说,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可能会加重反酸、嗳气、腹胀等消化不良的症状。这是由于粽子内糯米黏性较大、自身属于不易消化食物,吃后可能刺激胃酸分泌增加。

因此以上这些基础疾病的患者在吃粽子的时候,除了要充分蒸熟、热透,以免增加胃肠负担之外,还可以适当配上一杯茶,既能享受茶饮的醇厚口感,也可起到去除油腻、助肠胃消化的作用。

对于平素胃肠功能不佳的人,如要吃粽子,最好放在两餐之间吃或中午吃为宜,千万不要将粽子当早餐或夜宵。因为糯米不易消化,在胃里停留很长时间,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可能导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宿病复发。而且粽子粘度高、缺乏纤维质,不易消化,同时,夜间人体消化功能处于低峰期,即便再喜欢吃粽子,也要尽量避免空腹或夜间吃,特别是作为夜宵吃。

粽子是“三高”食物

一次不宜食用过多

目前,市面上的粽馅是五花八门,但其作为一种“三高”食物:高糖、高盐、高热量,一次不宜食用过多。

对于患有胆囊炎、胆囊结石和胰腺炎的病人来说,建议不要选择那些过于油腻,脂肪、蛋白含量过高的粽馅。除了传统的肉粽、咸蛋黄粽之外,小龙虾粽、海鲜粽均属于此类粽馅。

另外,烹煮方法也很重要,除了传统的蒸煮之外,有些人还特别喜欢将粽子过油炸后食用,这无异于火上浇油,很可能诱发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颗粽子的热量大大超标,因此吃粽子前一定要关注自己的血糖,在血糖控制较好的情况下,可以浅尝一下,但最好也不要一次吃完一整颗粽子。

最后提醒市民朋友,包粽子时不宜包得过大,否则不易蒸熟。同时,建议量力而为,小块分食,切不要贪一时口腹之欲。已加工好的粽子应尽快吃掉,不宜保存太久。初夏酷热的气候里,食物容易发生变质。此外,保存粽子的地方亦要清洁卫生,除冰箱外尽量放于相对低温且阴凉透风的地方,一般来讲,甜粽子冷藏保留3-5天,如果是肉粽风险更高,建议3天内吃完为好。

(十院科普官:消化内科主治医师王俊珊;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

上观号作者:上海静安

关键词: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精彩推送
警惕溺水伤害 2023-06-23 01:03:12
凡人 焦点速递 2023-06-23 00:59:21